ACM-OJ|English
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2015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18-07-05 21:46  来源:    浏览

 

买球赛的app官网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版 本:2015

专业代码:080902

适用年级:从2015级起使用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能够在软件工程领域,从事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测试、应用、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知识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负责完成一个中等规模的软件产品的测试和技术支持,进而成长为软件开发工程师、技术经理等。

目标2:跟踪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能力,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负责完成一个以上产品关键技术的方案设计和研发工作,成长为研发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系统架构师、测试工程师等。

目标3:具备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软件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与合作能力,胜任研发、测试、技术支持、营销等部门的管理工作,成为企业中层管理者。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渠道更新知识,主动适应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要求,实现个人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能全面理解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解决软件工程技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具备较好的表达、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管理协作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

具体而言,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毕业要求如下: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应用能力:能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结合文献研究,识别软件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分析和表达软件工程问题的可行性,并能对软件特性进行相关测评,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相关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针对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能够分析和评价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

毕业要求4 复杂工程问题研究能力:能够基于软件工程学科相关的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平台和开发适当的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并适当改进。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软件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能够理解和评价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公民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 沟通与交流:具有沟通的能力、方法和技巧,能够就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能力: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能力,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 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

更多内容请见附件。